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46章 坊间舆论沸腾(1 / 2)

“告诉他们,大宋的天,是百姓的天;皇上的名,谁也别想白拿来糊弄人。”

“但凡有一个佃户、一个农户敢站出来指认,只要他说得出是哪里、谁的田、什么契,不管是赵家亲戚还是香火头陀,全给我查!”

“查清了之后,一个个对簿公堂!”

吩咐完,李纲眼角透着一丝冷冽:“我要让赵构知道,这天下不是什么赵家自留地,他敢把朝廷当招牌,那我就让他亲眼看着,这块牌子砸在谁头上。”

三日后,岳州大街小巷,榜文如飞雪洒落。

庙门外、码头边、集市口、乃至渔村水路的转角处,都能看到那一张张墨痕未干的红榜。榜文上写得明明白白,黑字压红章,一句朝廷从未下旨,皇帝未曾默许,犹如惊雷炸响江南。

最关键的是那几句:“检举者不问出身,不究过往,事后绝不追责。只要敢说,州府护你;只要说实,朝廷还你清白。”

一时间,坊间舆论沸腾。

从起初三两人低声打听,到接下来乡绅村佃结队而来,带着旧契破衣,甚至泥封的地砖、田界标记,往郡衙递材料、画地为证,检举信像雪片一样堆上了李纲案前。

有的老农抖着手签下画押,有的渔户带着家族簿册跪在衙门外,有人甚至当场点名:“我家祖坟原是庙旁,现在被和尚圈去种稻,还种在我爹头上,这也叫布施?”

还有人在茶摊上念榜文时大骂一句:“狗日的,原来赵桓皇帝根本没准过!咱还以为是朝廷要征地,忍着不敢吱声呢!”

舆情一日比一日汹涌,百姓越说越多,线头越拽越长,牵出的人物也越来越上头。

到第五日,李纲亲手点下令状,拿人三十六,临时查封香火庙七座,其中就包括一座此前被称为岳南第一香的白龙寺。

这一封,惊了整条湖岸,动了香火网,也彻底点燃了这场从民间到庙堂的风暴。

而与此同时,这一连串的检举清单,也被连夜送往东京,最终静静落在了赵桓的御案之上。

他放下手中茶盏,望着那封榜文誊写副本,沉默良久,忽而笑了一声。

“好个李纲。”

“动得准,下得狠,杀得稳。”

“这一刀,砍得痛快。”

他说完,起身,望向窗外初冬的朝阳,眼神透亮,语气却透着一股看透大局的轻声呢喃。

“接下来,轮到我来接这一局了。”

初冬午后,洞庭湖畔的风还带着点寒意,卷着水汽吹进夏诚水寨的营帐。一众打渔出身的汉子围坐在篝火旁,锅里炖着鱼汤,热气升腾,熏得人脸颊泛红,气氛却比火还热闹。

孙大壮扒了口汤,随手抹了把嘴,一边摇头一边笑:“李使相这回,是真发了狠啊。”

“早该这样了!”旁边一个络腮胡的汉子砸了砸碗,“咱那块地,当初明明世代耕的,结果庙里一句话,说是佛田,官府立马派人来收,连根蒜都没给补,咱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。”

“我爹都快气死了,天天念叨祖宗那块地是风水宝,埋着咱家福气的——他要是还活着,看到现在这榜文,非得穿上靴子亲自去衙门举证不可!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