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58章(1 / 2)

王扬之计,使我以林为贸,砍木生钱,譬如狡狼以粟米诱鸡群自毁藩篱!林木既伐,山形暴露,吾等便再无可依!猛虎失其林,游鱼去其渊,必为人所制!另外,吾等不晓木材门道,到时为了求利,或主动请汉人入蛮辨木;或汉人借访木之名,来游山川。则我部虚实,山川险要,皆为人所窥!一旦有隙,兵戈相加,我部一无林木为障,二无地利之便,何以自守?

所以我说,王扬此策甚毒!通商之事,断不可行!”

郭绍此言一出,群蛮目光都射向王扬,如刀似箭。

此人倒有些见识......

王扬以前读《瞿冏卿集》,里面收了一篇向监察御史“告状”的书信,大意是龙泉关乃大明西塞,别无它险可恃,唯五台山可以依仗。而“山之所恃以为险者,惟林木茂密积于累代,溪谷崕嶂罗生叠布,胡马不得长驱直突”,又说森林广袤,便于军队设伏,所以国家掷下严令,禁止樵采,同时拨付租税,供养僧人,让他们不用毁木开田,故而五台山的森林才能如此茂密。但现在有奸商借官府采办之名,贿赂官员,逃避禁令,大伐林木,长此以往,可为国害,希望官府严查。

瞿汝稷(即瞿冏卿,冏卿是官职,乃太仆寺卿的别称)着眼处与郭绍所述主旨相合,而有明一代的筹边者也不乏在近塞诸山广植枣、榆等树以拒胡兵的建策,不过王扬说他有见识倒不是指此而言。看出林木的军事价值没什么,但他最后却点出后续汉人会借访木之机,探查山川虚实。此为王扬木材贸易里隐伏的四记后手之一,竟被他提前掀了出来。

其实王扬也不是要灭汶阳部,只不过王扬的治蛮理念,正如他跟萧宝月所说——只知徙胡而不知治胡,是为养寇;只知治胡而不知教胡,是为遗忧;只知教胡而不知化胡,是为权宜;只知化胡而不知制胡,是为尽善。虽尽善,未能尽美。化而能制,方为尽善尽美之道。

什么叫化而能制?和则生机勃发,天下大同。乱则翻手覆之,灰飞烟灭。

心有仁念者,手当握刀。怀仁而无刀,如植兰于荆棘,遍体鳞伤,终为所噬,而兰亦不能全。菩萨低眉,金刚怒目。非慈悲无以载道,非霹雳不能镇邪,阴阳合则万物生,此天地至理,不能易也。

如果说通商之策是“化”的一部分,那木材贸易里隐藏的几记“杀手”就属于“制”的范畴了。

王扬暗藏的杀招之一被点破,也不惊慌,神色无丝毫异样,看向郭绍,问道:

“你是汉人吧?”

郭绍语气冷峻道:

“是汉人又如何?我早入蛮部,心与蛮同。这些年一直为汶阳部尽心,早已把这儿当成生身之地!我所作所为,部中皆有目共睹!你奸计已被拆穿,不要顾左右而言他。”

王扬温和笑道:

“你别急。理越辨越明,是非曲直,自有公论,不是谁自说自话一番就能成的。我只是问你是不是汉人,你不用着急表忠心。”

郭绍面无表情:“谁着急了?我看是你着急了。既然你说是非曲直,自有公论,那么好,你不要东拉西扯,只说是非。”

“我的问题就是和是非相关,你是什么时候到的汶阳部?”

众蛮听王扬问话,都觉奇怪,不知道他为什么在这个当口问这个问题,又为什么说他的问题和是非相关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